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较肥大,长4.8—7.3mm。外表光滑无棱。本种最主要特征是口板钝圆不分开成片状,口板的腹面有一个大开口。干室顶部在泳囊口水平之上,体囊长棒状、无柄、基部宽大,顶部尖,其长度约为泳囊长的2/3(图76)。
后泳钟体:钟体退化,干室由2个侧翼包围着。泳囊口平面是垂直的,而不是水平的。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较肥大,长4.8—7.3mm。外表光滑无棱。本种最主要特征是口板钝圆不分开成片状,口板的腹面有一个大开口。干室顶部在泳囊口水平之上,体囊长棒状、无柄、基部宽大,顶部尖,其长度约为泳囊长的2/3(图76)。
后泳钟体:钟体退化,干室由2个侧翼包围着。泳囊口平面是垂直的,而不是水平的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 在东海冲绳海槽水深大于1000m海域出现于250—500m和500—1000m水层。在南海中部出现于200—500m水层。冬、春季出现在中沙、西沙群岛周围海域。在大洋区主要栖息在500m以深水域,分布可及3500m水深,属大洋低温深水种。
国外分布
其它信息
采集地点 东海(126°00′E—28°30′N),1976年7月,东海(128°00′E—28°24′N),1978年6月,高尚武等;东海(124°24′E—25°34′N),1982年11月,王克等;中沙、西沙群岛,1974年4月,陈清潮等。